一、古人重视自己言行的历史典故?
一诺千金
西汉初年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为人正直,乐于助人,特别是非常讲信义。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无论有多么困难,他一定想方设法办到,所以在当时名声很好。季布曾经是项羽的部将,他很会打仗,几次把刘邦打败,弄得刘邦很狼狈。后来项羽被围自杀,刘邦夺取天下,当上了皇帝。刘邦每想起败在季布手下的事,就十分生气。怒愤之下,刘邦下令辑拿季布。
幸好有个姓周的人得到了这个消息,秘密地将季布送到鲁地一户姓朱的人家。朱家是关东一霸,素以“任侠”闻名。此人很欣赏季布的侠义行为,尽力将季布保护起来。不仅如此,还专程到洛阳去找汝阴侯夏侯婴,请他解救季布。
夏侯婴从小与刘邦很亲近,后来跟刘邦起兵,转战各地,为刘邦建立汉王朝立下了汉马功劳。他很同情季布的不幸处境,在刘邦面前为季布说情,终于使刘邦赦免了季布,还封他为郎中。不久又任命他为河东太守。
当时,楚地有个名叫曹丘生的人,能言善辩,专爱结交权贵。季布和这个人是同乡,很瞧不起他,并在一些朋友面前表示过厌恶之意,偏偏曹丘生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一心想巴结他,特地请求皇亲国戚窦长君写一封信给季布,介绍自己给季布认识。窦长君早就知道季布对他印象不好,劝他不要去见季布,免得惹出是非来,但曹丘生坚持要窦长君介绍。窦长君无奈,只好勉强写了一封推荐信,派人送到季布那里。[2]
季布读了信后,很不高兴,准备等曹丘生来时,想当面教训教训他。过了几天,曹丘生果然登门拜访。季布一见曹丘生,就立刻露出厌恶的神情。曹丘生对此毫不在乎,先恭恭敬敬地向季布施礼,然后慢条斯理地说:“我们楚地有句俗语,叫做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您是怎样得到这么高的声誉的呢?您和我都是楚人,如今我在各处宣扬您的好名声,这难道不好吗?您又何必不愿见我呢?”
季布觉得曹丘生说得很有道理,顿时不再讨厌他,并热情款待他,留他在府里住了几个月。曹丘生临走时,还送他许多礼物。曹丘生确实也照自己说过的那样去做,每到一地,就宣扬季布如何礼贤下士,如何仗义疏财。这样,季布的名声越来越大。
二、古人读书典故?
1、凿壁偷光: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学问家;
2、囊萤映雪:晋代车胤小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读书;
3、“悬梁”的故事见于《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开始由于知识浅薄得不到重用,连家里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决心认真钻研。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地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就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4、“刺股”的故事见于《战国策?卷三秦一》: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三、古人送鱼典故?
123秦桧送鱼
当年,秦桧再次为相,高宗皇帝设宴招待他,以示恩宠。秦桧带着妻子王氏去赴宴,他和皇帝坐在一起,把酒言欢,他的妻子王氏,则坐在显仁太后的身边,陪太后说话。众人聊天的功夫,菜上齐了,大家开始动筷子。当时,桌上有道名叫清蒸鲻鱼的菜,味道鲜美,让人赞不绝口。称赞的同时,大家的记忆也被勾起了。
曾经,宋朝富裕之时,这道菜,也是宫里贵人们常吃的一道菜。可随着前方战事吃紧,国库消耗快速,宫里的人也开始节俭起来,不敢随意大鱼大肉了。因而,吃了一口鱼肉,这里《智囊》记载:显仁太后就感慨起来:“自南渡,哀家就很难得有机会吃到这种鱼了,正好今日王氏也在此,就陪哀家多吃几口吧。”
一般人,听到这话,估计会很高兴,附和太后的话,表示借太后的光,沾福了。可王氏不是一般人呀,她跟着自己丈夫,享受习惯了,这种太后眼中都算是珍贵的鱼,她却不以为然。于是,自作聪明的她,想要显摆一下,又顺带想讨好太后,便开后说:“其实太后想要吃这鱼,不难,我们家就常吃,而且吃的鱼,块头比这还大,太后您要不嫌弃,明天我就派人将鱼给您送过来。”
王氏这番话,是有些谄媚,带着讨好之意。秦桧就经常这么做,所以按理说,他要是知道王氏这么说,应该不会生气才对。可事实相反,他回家,听了妻子的讲述后,火冒三丈,怒斥妻子。他为何这样做呢?其实,这就是秦桧聪明的体现。秦桧能够爬上如今的高位,除了有溜须拍马的本事以外,也是有过人之处的。
他一听妻子这么说,就知道坏事了。本来,秦桧让妻子和后宫之人打交道,就是防止自己牵扯到后宫中,避免皇帝猜疑。他以为,妻子只要陪着太后说说话,闹不出什么大事。没想到,妻子这么蠢,居然主动递了一个把柄过去。她与太后的这番谈话,定会传到皇帝的耳朵里。到时候,皇帝会怎么想,他会认为:我当皇帝的人,都很少吃到这么珍贵的鱼,你一个臣子还经常吃,日子过得比我这皇帝还潇洒,几个意思?再说了,有了好东西,居然不知道先孝敬我,反而去讨好后宫,你想做什么?
秦桧这一次是遇上大麻烦了,要是解决不了,后患无穷。
事实上,王氏并没有说谎,这种鲻鱼,他们的确经常吃。可问题是,这种鲻鱼来路不正呀。这是下面的官员,为了讨好秦桧,专门去收集的好鲻鱼,味道好不说,块头还大,一看就是下了功夫找来的鱼。秦桧平日里,偷偷吃这种鱼,没人知道,也闹不出什么事,但一但被皇帝知道,一个大不敬的罪名扣下来,他不、死也得脱成皮。
为此事,秦桧急坏了,命人赶紧去找了几条和鲻鱼类似的鱼,而且要那种烂了,发臭了的鱼。找到后,他又命人给显仁太后送去。显仁太后看到呈上来的臭鱼,居然没有生气,反而笑了。这里《智囊》记载:她表示“看来是哀家误会秦桧了,还以为哀家这日子,过得不如一个臣妇,没想到是王氏看错了。”
就用了几条臭鱼,就摆脱了困境,还侧面拍了下太后的马屁,可见,秦桧是真的很聪明。
四、古人婚姻的典故?
在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美好的典故。像如秦晋之好、举案齐眉等等。这些典故充分表现出人们对美好婚姻的向往之情。
古诗文中,最早反映爱情婚姻典故的,是《诗经》中的“桑中之约”。典出《诗经·鄘风·桑中》:“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上矣。”后世用“桑中”泛指恋人约会的场所,当时的中原大地,大概桑树是很多的。这首诗的发生地点在现在的河南安阳淇水岸边。现在的年轻男女,恐怕很少有人特地选择桑林去约会,但很多都是选在幽静的有花有草有树的公园里。
秦晋之好,典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采取各种手段维护自己的利益。秦国在今天的陕西、甘肃一带,晋国在今天的山西南部,这两个实力相对较强的国家位置相邻,两国的统治者出现过几代通婚联姻,含有政治色彩。后来,秦晋之好逐渐发展成为成语,人们经常把两家结亲说成结为秦晋之好。如元·乔孟符《两世姻缘》中的第三折就这样说了一句:“末将不才,便求小娘子以成秦晋之好,亦不玷辱了他,他如何便不相容。”现代这个成语更是被人们当作日常用语来使用,或是用在婚礼的帖子,或是用在门口的对联上,或是用在文章的标题上。
举案齐眉的故事发生在诗人梁鸿身上的。梁鸿是东汉时一个破落贵族的后代,娶了个妻子叫孟光。梁鸿做了首《五噫歌》讽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被当时的皇帝汉章帝刘妲通缉。夫妻两人为躲避政治迫害,跑到今天的临淄去打工,梁鸿每天回来,妻子就做好饭食,举案齐眉送到丈夫面前。“案”是古代的托盘,举得和眉毛一样高,用来形容夫妻间相敬如宾。
关于中国月老的传说,语出“赤绳穿足”这个典故,出现在唐代李复言《续幽州怪》中。唐代有个读书人,叫韦固,夜里行经宋城,碰到一老头,在月下翻阅一册薄籍,那是“天下婚书”,翻到谁,就拿一根红绳子在男女双方脚上一系,这姻缘就定了。不管你是千里之遥还是仇怨之家,都注定成就这婚姻,韦固对这老人的说法当然不信,但是后来,终究没能逃过月下老人的手掌心。后来人们把这月下老人泛指媒人,把“赤绳穿足”指上天注定,谁也逃不了的姻缘。
其实,中国传统的婚姻,大多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讲究门当户对。婚姻不只是两个人的事情,除了传宗接代的任务,还具有社会意义,担负政治和经济两方面的使命。传统文化中关于婚姻的典故,也大多是体现了农业社会形态下,夫妻双方的男耕女织,弹琴作画,相濡以沫,相敬如宾的生活,看起来平凡,却让人有一丝甘甜值得回味,感觉很醇厚。这样的生活,比现代社会的打情骂俏似乎更让人向往。
五、古人制怒典故?
西门豹,身背一块虎皮,遇事急躁时,时常手摸皮上软毛,自语,柔和些、柔和些以制怒。西门豹(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魏国(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安邑一带)人。魏文侯时任邺令,是著名的政治家、水利家,曾立下赫赫功勋。初到邺城 (今河北临漳县、河南安阳市一带) 时,看到这里人烟稀少,田地荒芜萧条,一片冷清,百业待兴,于是立志改善现状。
后来趁河伯娶妻的机会,惩治了地方恶霸势力,随后颁布律令,禁止巫风。教育了广大的百姓。
六、古人谈话的典故?
1、戒狂矜之言
赵国有一个方士好讲大话,他自称见过伏羲、女娲、神农、蚩尤、苍颉、尧、舜、禹、汤、穆天子、瑶池圣母等等,已经活了几千年了。有一天,赵王从马上摔下来,伤的不轻,医生说,需要千年以上的血才能治愈,于是赵王就命令把方士杀了取血。吓得方士赶紧澄清自己是吹牛,但是赵王不信他,认为他是为了保命而撒谎,还是把他杀了。
很多人没事儿喜欢吹牛,认为不说大话显不出自己的本事。但是一旦别人信以为真,那可就要付出代价了。所以,千万不要不知轻重,胡乱吹牛。
2、戒轻诺之言
春秋时期周庄王九年,齐国联合宋、鲁、陈、蔡四个诸侯国攻打卫国,卫国被攻陷后,齐国诸侯齐襄公担心周王会派兵来讨伐,就派大夫连称为将军、管至父为副将,统领兵马在葵邱那个偏远的地方戍守。二位将军临行前请示齐襄公道:“戍守边疆虽然劳苦,但是作为你的臣子不敢推辞,只是我们去驻守得有个期限,主公以什么为期限呢?”
当时,齐襄公正在吃瓜,就顺口应付说:“现在正是瓜熟时节,等到明年瓜再成熟的时候,朕会派遣别人替代你们的。”
二位将军于是带兵前往葵邱驻扎。不知不觉间一年光景过去了。但是齐襄公却把这事儿给忘了,因此招致两位将军的不满。
他们给齐襄公献上刚成熟的瓜,暗示齐王能履行诺言,谁料齐王根本就没招回他们的打算。两人气得牙痒痒,暗地联合公孙无知,起兵造反,推举了新的国君。
所谓“轻诺必寡信”,一个人要做出承诺,一定要慎重,如果不能履行,千万不要轻易向人许愿,不然就会招致祸患。
3、戒多言
曹操害怕有人暗自谋害自己,常吩咐侍卫们说:“我梦中好杀人,凡是我睡着的时候,你们切勿靠近我!”有一个晚上曹操在帐中睡觉,被子落到了地上,近侍慌忙取被为他覆盖。曹操立即跳起来拔剑把他杀了,然后继续上床睡觉。
半夜起来的时候,假装吃惊的问:“是谁杀了我的侍卫?”大家都以实相告。曹操痛哭,命人厚葬近侍。人们都以为曹操果真是在梦中杀人,惟有杨修知道了他的意图,下葬时叹惜的说:“不是丞相在梦中,是你在梦中呀!”曹操听到后十分厌恶杨修。终于在“鸡肋事件”中以扰乱军心为由,杀了杨修。
《周易》里讲“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有吉德之人,自知为善不足,非不得已不讲话;急躁之人,急于自售,所以话说得多。祸从口出,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能说,否则祸患就会降临。
七、揭秘历史趣闻手抄报:带你走进古人典故之谜
一、华盛顿的“锤击传奇”
华盛顿是美国的第一任总统,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他在砍树时曾有一次令人难以置信的经历。据记载,年轻的华盛顿曾遇到一棵特别高大的樱桃树,他试图用斧头砍倒它,但无论如何都无法成功。最后,华盛顿动用了一把锤子,给了树干几记重击。奇迹般地,这棵树倒下了!这个故事成为了华盛顿品质的象征,也被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争相传颂。
二、恺撒的“预言之死”
恺撒是古罗马的伟大将领和政治家,但在他被杀之前,他曾收到多个预示他命运的迹象。据记载,一头没有心脏的牛曾在恺撒被谋杀的前夜出现在众人面前,预示着恺撒将会丧命。在那个晚上,恺撒的妻子也梦见了自己的丈夫血流如注。这些预言不幸成真,恺撒在当天遇刺身亡,成为了古代罗马历史上的一个谜团。
三、拿破仑的“铁皮”传说
拿破仑是法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身世、才华和军事天赋都让人惊叹。但有一件事情让人更加着迷——拿破仑为什么总是戴着他标志性的“铁皮”帽子?有人说,这顶帽子其实是为了弥补他略微矮小的身高;还有人说,这是拿破仑当年在一场战斗中被炮弹击中后,头部受伤留下的疤痕。无论真假,这个故事给了人们无限的遐想,也成为了拿破仑形象的一部分。
四、爱迪生的“电灯泡争端”
爱迪生是发明家中的巨人,他的电灯泡改变了世界,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他并不是唯一一个在同一时间研究电灯泡的人。事实上,爱迪生与另一位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之间存在着激烈的争端。两人之间的竞争促进了电灯泡的发展,最终爱迪生的设计成为了主流。这个历史趣闻给了人们对科技竞争和创新的深层思考。
五、达芬奇的“神秘之境”
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和发明家,被誉为“多才多艺的维特鲁威人”。然而,他创作许多作品中的细节都带有神秘色彩,给了人们无数的解读空间。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中的一个角,名为“被背叛的亚当”。这个神秘的角一直被认为是达芬奇对于基督的异教观点的表达,引发了很多争议和猜测。
八、古人赠笔的典故?
晋代有个郭璞,少时梦有仙人赠笔,文思大盛,辞赋为东晋之冠,故赠笔有赋予其问鼎文冠的美好祝愿之意。
《文房肆考图说》卷三《笔说》中说:“汉制笔,雕以黄金,饰以和壁,缀以隋珠,文以翡翠。管非文犀,必以象牙,极为华丽矣。”此时的毛笔不仅是书画工具,还是拿来赠送望重之人的艺术品。 有盼望对方”秒笔生花”、“金榜提名”之意。
九、古人娶妾典故故事?
唐魏王取妾典故:
据《史记·外戚世家》记载:刘邦在打败魏王豹后,将魏王宫内的妃嫔侍妾全部掳去,其中,管夫人、赵子儿、薄姬三人得到刘邦的临幸。薄姬在第一次被刘邦临幸后便有了身孕,后来便很少见到刘邦了,而这个孩子却阴差阳错地成为了开创“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刘恒!
许负为薄姬相面,四人命运的大转折。薄姬的母亲名叫魏媪,是战国末期魏国宗室之女。魏媪年少时,与吴郡的平民薄氏私通后,生下了薄姬。可惜好景不长,没过几年,薄姬的父亲便撒手人寰了。当时正值秦朝末年,各地烽烟四起,英雄豪杰纷纷起兵反秦。在这乱世之中,孤儿寡母的很难生活下去,于是魏媪便把薄姬送给了同为魏王室后裔并自立为魏王的魏豹。
楚汉争霸时期,天下大势尚未明朗,魏豹依附于汉高祖刘邦,和他结盟,一起攻打西楚霸王项羽。然而因为相师许负为薄姬看了一次相,导致薄姬、管夫人、赵子儿三姐妹和魏王魏豹四人命运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十、古人泡脚的典故?
1 古人有泡脚的习惯。2 中国古代医学认为人体有多个经络,经络与五脏六腑相连通,而脚底部是多个经络的汇聚处,通过泡脚可以促进经络通畅,对身体有益。3 《本草纲目》中记载:“泡足者,色和肉润,寿考。”古人泡脚的习惯不仅是为了保健,还有延年益寿的作用。据说唐朝时期,有个叫李白的诗人,为了纪念自己的泡脚之乐,写下了《将进酒》中的名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其中“高堂明镜悲白发”就是指李白在泡脚时看到自己白发苍苍,感叹时光飞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