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关注 | 文学依然神圣
作家专栏栏
绿 叶 红 心
文/舒正
从小留下的记忆,往往是很难抹掉的。诸多往事中,惟有乡间的端午给我的印象最深。
我的老家在河北桑干河边。那里的端午节,味儿特别浓。端午的前两天,苇叶的清香,糯米的甘甜,红枣的馨香,艾叶、马莲淡淡的野味儿就混合在一起,把一个原本清淡的世界,转瞬间变得香甜浓郁。庄院里,格外地活跃而生气。孩子们手里擎着粽子,晃着胸前的七彩“符”,比着腕上的五色线绳,在弯弯曲曲的村巷中相互追逐着,炫耀着。母亲们则从东家出来走进西家,用一串串粽子编织着朴实的乡情。
端午的清香、甜蜜弥漫了村庄里所有的空间,也自然地走进了我家。刚刚闻到端午的味儿,母亲便开始张罗着包粽子了。先是淌过桑干河,到镇子里买好了糯米、红枣、苇叶,回到家里,再用清水将米、苇叶、枣分别浸在盆子里。接着,便到草滩里去割马莲。用来包粽子的马莲的叶儿需长而肥硕,这样,扎起的粽子才经得起捣腾。接下来便是包扎了。
儿时的我,很愿意坐在母亲身边,搬一只小凳子,坐在那儿,手托下巴颏儿,一双晶亮的眸子,随着母亲手里的粽子移动。母亲做事极认真,程序尤其严格,手也天生的巧,包粽子也是这样。只见她把泡好的苇叶铺在案板上,一片一片地抚平,三、四个叶片叠在一起,剪一个尺余长的长方形,然后将它们对折起来,放在盆里用砖头压了。在把浸泡了的苇叶全部做成一个个标准的几何图形后,又一个挨一个地数好数,这时,母亲就会高兴地说:“可以包一百多个粽子了!”
母亲做活有严格的要求和很高的标准。她要把打好的苇叶压上半天或一夜,才开始动手包粽子,这样,包出来的粽子才不会漏米,也不会进水。待到包粽子时,母亲先把预备好的苇叶打开,又将两头轻轻一拢,苇叶便成了一个上大下小的锥体,接着,捞一撮米放在苇叶的角里,又捞两颗枣放在米的上面,再捞一撮米放进去,尔后将苇叶折几下,再迅速用马莲扎好。这时,一个好看的粽子便在母亲的手里了:一个淡绿色的等边三角形,绿叶红心。母亲把包好的粽子拿到耳边轻轻摇一摇,听到一些沙沙的响声后,便满意地笑了。她认为粽子里已有了空隙,这样煮出来的粽子才好吃。米放多了,粽子会发梗,吃起来味道就差。
母亲的手不停地翻动,捆扎,然后又不停地摇晃着;直把我看得眼花缭乱。此后,一个个粽子便从母亲的手里飞出来,宛若一曲曲童谣,一个个梦幻,甜蜜着我的心。
端午的前夜,母亲就将包好的粽子煮在锅里了。清晨,又赶在太阳前面,到南墙下采撷新鲜的艾叶。当我还在甜甜的梦乡里时,艾叶的香郁便罩在了发丝上,耳边忽然觉得有蝴蝶、蜻蜓、小蜜蜂在嗡嗡地歌唱,这时,一伸手就触摸到了母亲的爱。于是,便一骨碌爬起身来,下意识地朝锅台望着,随后,满屋的香气把惺松的眼睛擦得透亮。桑干河边的乡间,艾叶算不得稀罕东西。但由母亲采来,再亲手插上女儿的鬓角,便珍贵了许多。因此这么多年过去了,耳鬓似乎总有一股清香在流淌。儿时发丝上的艾叶,已长入心房,成为一缕永久的香魂。
当我被艾叶的香味唤醒,刚刚结束了一个彩色的梦,母亲就将一个刚出锅的粽子捧至我的面前。我即刻将那热的还在滴绿水珠的粽子剥开,眼里马上跳进一团洁白的糯米和糯米里几颗胖胖的红枣,跟着便大口地吞了起来。这时再看母亲时,她的脸上挂满了疼爱的笑意。
我对粽子倾心的爱,就缘于这样一种梦甜,米甜,枣甜,还有母亲的心甜。
母亲包的粽子较别人的粽子有特点:款式个个都是等边三角形,里边的米不多不少,煮出来,膨胀了的米粒粘在一起,刚好填满苇叶的空隙。咬一口,不软不硬,
滑溜溜,甜咝咝的,浓浓的苇叶味儿直往心脾里钻。
故乡的端午,在桑干河边,在自家的院子里,它来自故居南墙下的新鲜艾叶,草滩里柔韧的马莲,小镇上的糯米、大枣……这自然的物,自然的香,包含着自然的爱。母亲将这物、香、爱,揉在一起,为我编织成一首美丽的童谣——
艾叶香
粽子甜
七彩符为我安
艾叶香
粽子甜
五色线结千千
……
母亲包的粽子我吃了许多年。因为母亲的勤劳,我自己始终没有包过粽子,也始终没有学会包粽子。几十年后,母亲年事已高,且病魔缠身,力不从心,终归是包不了粽子了。自此,想吃粽子的时候,便去买了来。可买的粽子与母亲包的粽子味道总是不一样,心里由此也便失落了许多。
狗年端午又至。初四,先是一位大姐,顶着骄阳,到旧城购来“粽老大”,又冒着炎热送过来。到端午的清早,又有同学的爱人凤婷嫂子将我从繁忙的案头中撕扯出来,告诉我,她一会儿就送自家包的粽子来。我顿时心存感激。待凤婷嫂子放下粽子离去后,我便急不可待地从塑料袋中掏出一只。啊,小巧的绿叶红心。我和丈夫一个拿过“绿叶红心”,一个捧起“粽老大”,开始大品特品。粽子很香,只是因为少了艾叶,甜蜜中竟多了一丝怅惘。心想,等到来年端午时,一定得去寻那香郁的叶儿,连同儿时的记忆,只是不知都市的街头是否有这东西。丈夫忽然有感,拿起笔来,即成诗一首:
天问离骚一身狂,
汨罗归去入华章,
古旧千年逢时兴,
不记当年顷襄王。
小时候,光知道粽子的甜蜜,却不知道端午吃粽子的缘由。渐渐地有了一点知识,才晓得端午吃粽子源于屈原的传说。三闾大夫爱国忧民,博得一世英名,他投江以后,让粽子留下了永恒的清香,也为后人增添了一丝乡愁,一份爱怜。因此,人们纪念他,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过去渴望的一年一度的甜蜜,现在已被日日的甜蜜淡化了。但是母亲的粽子却永远留在记忆里。因此,每到端午节,眼前便总是母亲包粽子时年轻而美丽的身影,送粽子时轻盈而愉悦的脚步,周围总是漾动着一股特别的清香。那身影,那脚步,那清香,播撒的是一种人间大爱,一种美丽,一种品格,缔结着一缕缕深情,让我一生难以忘怀!
2005年端午节
原载2007《草原》2期“舒正散文小辑”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舒正 ,原名冯素珍,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当代散文家。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作品大多在《人民文学》、《十月》、《散文》、《散文海外版》《黄河文学》《北京文学》等国内大型文学刊物以及《内蒙古日报》、《草原》、《西部散文家》、《鹿鸣》等内蒙古自治区各级报刊杂志发表。主要作品有《舒正散文》2部,《绿色情缘》获内蒙古最高文学奖第九届“索龙嘎”奖。主编《里快文学作品评论集》。《里快文学作品评论集(草原卷)》2部。
朗诵者简介
薛红:(网名:百灵、佰聆)陕西西安人,退休在家,喜欢音乐和文学,尤其是喜欢中国的古典文学。是一名朗诵爱好者。其个人在“喜马拉雅FM”上有《薛红读诗经》、《薛红读论语》、《中国古典美文诵读》、《佰聆个人朗诵》等9个专辑,有朗诵作品三百多个。曾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四届“夏青杯”朗诵大赛陕西赛区(成人组)二等奖;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四届“夏青杯”朗诵大赛成人朗诵组优秀奖。
【投稿说明】
欢迎投稿至邮箱:1004961216@qq.com
如有疑问可在后台留言询问
欢迎关注浅海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