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年前,老祖宗交代咱,要守好自己做人的招牌 | 吴广林 · 郑在读诗

点击音频,即可收听
宣和画院
(李子信独白)
鸿园·郑在读诗:吴广林 | 国家一级演员
今儿个一大早儿,我去龙亭坑遛鸟,我在潘杨二湖站了一会儿,我说不清楚是我的眼花了,还是我心里糊涂了,这自古道潘家湖、杨家坑,一个浑、一个清,这两个大湖是一忠一奸,不知道挺了多少年,多少代。可是现在我发现,潘家湖的水不像以前那么浑了,杨家坑的水也不像以前那么清亮了。我仔细瞅,我仔细看,我分不出这俩湖有啥区别,是水浑了?是我浑了?还是这世道浑了?
宣和画院,有人说,这块招牌价值连城,它连的就是咱汴京城!可是座啥城恁知道不知道啊?这座城就是咱哩先人,这座城就是咱哩祖宗啊。
在全世界人的眼里它是古铜色,因为它在黄河里泡着;在中国人的眼里它是玄青色,因为它在墨汁里泡着;在汴京人的眼里它是大红色,因为它在心血里泡着!在我的眼里它是赤金色,因为它闪耀着千年的光彩呀!可是这块招牌让我不小心给弄脏了,我得擦掉它上头的污点,还它原有哩辉煌!
一千年前,成吉思汗哩弯弓射落了宋朝哩皇冠,可是他却射不落咱御街两边哩酒幌,那彪悍的女真族,能押走成千上万哩能工巧匠、能把皇上和女人像赶羊群一样赶到北国,让女人们在毡房里为他生儿育女,可是他却带不走咱哩土地,带不走咱哩宋词,带不走咱哩羊肉汤,更带不走咱挥洒九州方圆哩兔毫、羊毫、狼毫!更带不走这座汴~京~城~!
他廖伯伯骂得好啊,不能因为几个臭钱,都毁了自己的良心,做人做事不能不仁不义,这老祖宗都交代咱几千年了,说着容易做起来咋就恁难嘞!儿子,宣和画院哩脸咱得给它拾起来!咱爷俩往后摽着膀子好好干,记住,在汴京城这块大砚台上研磨出来哩墨汁,不管到啥时候,都能书写出四个明晃晃哩大字——东~京~汴~梁~!
?诗感
“豆腐脑儿,热嘞吧……”一声叫卖,将多少人的记忆拉进这座东京汴梁城的街巷间。地道的开封话儿,穿越历朝历代的痕迹,中华儿女坚硬的脊梁,是这座古城特有的颜色。
开封方言话剧《宣和画院》,2008年首次公演,被称为河南的《茶馆》。这部剧讲述的是两位老书法家,在一次小小的假字风波中,两人的精神内心、操守秉性和友谊所经受的惊涛骇浪。
导演形容《宣和画院》是八年蒸个馍,而作为这部话剧的演员们是花了7个月的时间,用心血和汗水煨了一锅原汁原味的河南老汤。
这段文字,是剧中主人公李子信沉思落定的一段内心独白,是浓浓市井中,一个生活在这个东京汴梁城里的老开封人,“在当今社会变迁中对古城开封的文化坚守,在当下经济大潮中对废都围城的精神救赎,更是当代大宋遗风中世俗市井的灵魂守望。”
千百年来,任何人都带不走的,除了这四个明晃晃的大字“东-京-汴-梁”,更是深入在中华民族骨子里的“忠孝仁义礼智信”。
——洛然
?读诗嘉宾
吴广林
吴广林,国家一级演员,河南省话剧院演员,【Listen-有声者】鸿园声音现场的第四期嘉宾。
从事话剧表演已有40多个年头的他,主演过数十部话剧和200多部(集)电影、电视剧,并获得中国话剧“金狮奖”、中国话剧“学院奖”最佳男主角等众多奖项。
吴广林老师是开封人,在话剧《宣和画院》里,他也是首次用地道开封话演家乡人。编剧杨林形容吴广林为了这个戏,用了两个词:絮叨和骚扰。不管是吃饭还是喝茶,他就是不停地絮叨所要饰演的李子信这个人物应该有什么样的思想?怎么走路?怎么哭?怎么笑?该怎么演才对。持续好一阵子骚扰他。这就是戏痴的状态。后来吴广林从父亲身上来了灵感,找到了这个人物形象的种子。
时代成就了吴广林,话剧艺术成就了吴广林,河南省话剧院成就了吴广林,也是他自己成就了自己。“我们不仅要有高原,还要有高峰”,吴广林就是话剧演员里的高峰,他坚守话剧,坚守舞台,跟随时代一起前行,已成为中国话剧舞台艺术上的“太行山”。
活动消息
【listen-有声者?四月鸿园声音现场华美绽放】,经历一月的惊艳,二月的澎湃,三月的多面,四月,河南省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吴广林携经典话剧作品强势登陆【Listen-有声者】的舞台。话剧表演艺术的冲击力,丰富的舞台表演形式,都让现场观众,大呼过瘾!
互动时间
小编在听了《宣和画院》里吴广林老师地道的开封叫卖后,在办公室里做了随机采访,问大家还有哪些叫卖声是在咱们身边听到过的。
顿时,本来一本正经的同事们突然像是变了个人,办公室里也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各种叫卖“磨剪子嘞戗菜刀”,“冰糖葫芦哎”,“卖大小,哎,小金鱼儿,唻呦”……
你记忆里的叫卖都有哪些呢?今天互动,不妨与大家说说看……留言区,等你哟!
本微信公众平台读诗音频、视频、文字及视觉设计系“鸿园·郑在读诗”团队制作。个人或媒体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为“郑在读诗”,微信公众号转载必须获得授权。
诗歌非小众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赞 (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