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情操论
书目简介
《道德情操论》对于促进人类福利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行不可或缺的“圣经”,堪称西方世界的《论语》。
转发本文至朋友圈并集赞8个即可从助教处(wyyj219)
免费领取《道德情操论》6k字摘要~
请输入标题 bcdef
《道德情操论》全书共计7篇,对人类丰富多彩的道德情操世界作了简明扼要的理论说明。
第一篇指出同情、同情心是人类天赋的本性之一,情感互动构成社会生活天然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第二篇中谈到对优点和缺点的感觉。
第三篇阐述了人们评判自己的情感和行为的基础,兼论责任感。
第四篇阐述了效用对赞同情感的作用。
第五篇描述了习惯和风气对有关道德赞同和不赞同情感的影响。
第六篇阐述有关美德的品质:第一,它对那个人自己幸福所能产生的影响。第二,它对其他人的幸福所能产生的影响。
第七篇则论道德哲学体系。
亚当斯密从人类的情感和同情心出发,用同情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根源,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原则以及各种美德的特征,并对各种道德哲学学说进行了介绍和评价,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基础,以及人的行为应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则。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一.合宜
当某件事的当事人与旁观者之间产生了同感,形成情感的合宜性,就可以被认为是道德的。美德产生于合宜性,并非只存在于利他行为中,利己行为,也是可以催发美德的。
二.同情
“无论人们会认为某人怎样自私,这个人的天赋中总是明显地存在着这样一些本性,这些本性使他关心别人的命运,把别人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事情,虽然他除了看到别人幸福而感到高兴以外,一无所得。这种本性就是怜悯或同情,就是当我们看到或逼真地想象到他人的不幸遭遇时所产生的感情。”
亚当斯密认为人生来便有同情心,这与孟子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相似,此种恻隐之心是人的本性。由于我们对别人的痛苦生来就会抱有同情,故能设身处地地想象正在受难的他人的痛苦,由此产生类似感情。这即是合宜。博得公正旁观者的同情是合宜,这是凡人的道德标准,依据合宜所指向的标准,我们萌发道德行为。
三.美德
人类的美德,在于谨慎、仁慈、正义、自我控制。
1. 谨慎
“个人的身体状况、财富、地位和名誉被认为是他此生舒适和幸福所依赖的主要对象,对它们的关心,被看成是通常被称为谨慎的那种美德的合宜职责。总之,谨慎这种美德,在仅仅用来指导关心个人的健康、财富、地位和名声时,虽然被视为最值得尊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可爱的和受欢迎的一种品质,但是,它从来不被认为是最令人喜爱或者最高贵的美德。它受到某种轻微的尊敬,而似乎没有资格得到任何非常热烈的爱戴或赞美。因为谨慎同其它美德结合在一起构成了所有品质中最高尚的品质,不谨慎同其它坏品质结合在一起也构成了所有品质中最卑劣的品质。”
2. 仁慈
“仁慈犹如美化建筑的装饰品,而不是支撑建筑物的地基。因此,呼吁人们实践仁慈已经足够,没有必要强加于人。相反,正义好比支撑整个大厦的中心支柱。这根柱了一旦动摇,那么人类社会这个宏大而雄伟的建筑必定会在转眼间土崩瓦解。所以,正义必须要靠强制来推行。”
仁慈源于对他人合宜性合情感的肯定,当我们同情他人,产生恻隐之心,便会产生仁慈。
3. 正义
“还有一种美德,对它的尊奉并不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意愿,它可以用压力强迫人们遵守,谁违背它就会招致愤恨,从而受到惩罚。这种美德就是正义,违背它就是伤害;这种行为出于一些必然无人赞同的动机,它确确实实地伤害到一些特定的人。因此,它是愤恨的合宜对象,也是惩罚的合宜对象,这种惩罚是愤恨的自然结果。”
仁慈是内在的约束,正义是外在的约束,一切不以主动伤害他人为原则。
4. 自我控制
自制力是一个人控制感情和行为的能力,而要充分践行谨慎、仁慈和正义这三大品质,需要强大的自我控制能力。
四.公正旁观者
纵然人有天生的同情心,但因为不是亲历者,个人对他者任何情绪的感知都是有偏差的。同时,旁观者也会因为自己与当事人之间的绝对关系而产生不同层次的同情。为了减小此种偏差,个体要依靠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行为动机,尽量做到对别人的言行采取公正旁观者的态度,借其审视自己的行为和动机,评价自身行为原则,尽可能以客观理性的角度观察,不把过多的情绪和动机交织在认知中。
更多学习方法和重点资料欢迎关注本公众号(ywtg_yyj)!
另:寒春班火热报名中!语文寒春班有面授班以及直播课、视频课多种授课形式,内容完全相同。路程远的同学可以上直播课或购买课程视频,我们对待视频课、直播课的同学,会给予面授班相同的答疑待遇。作文和阅读系统视频课程同步售卖中。咨询报班,公众号内回复“报班”,即可加助教微信咨询!语数英一对一,一对三报名火爆,可授课时间有限,预报从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