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仪
昨天,微博上一则颇为耸人听闻的消息迅速在网上流传,称“上海某医院疑似家属不听劝告,偷偷把轮椅推进核磁共振的房间,结果造成仪器损坏,初步维修费是300万”。解放日报?上海观察记者向院方核实后获悉确有此事,但有关300万的高价维修费则是无稽之谈了。
据了解,患者家属是因为患者已完成检查,心急想将其从检查室内接出而把轮椅直接推进了检查室。然而核磁共振仪仅“休眠”而非关机,这才造成了惊险一幕。
医院当天画面
生病的亲人做完检查,家属心情急迫情有可原。然而,无知的确不是任性的本钱,“心急”更无法成为违规操作的挡箭牌。解放日报·上海观察记者走访后发现,该医院检查室外贴有“磁共振检查注意事项”,且患者及家属在检查前也签署了相关告知单,而最终却因为一时冲动抑或侥幸将这一切约束抛之脑后。
对于此事,一位工作单位认证为四川大学省医学科学院的网友“彭谨Matlab”认为,不能简单地骂病人愚蠢无知,“我妈在四川某大医院做核磁的时候。刚刚做完人还没起来,一个心内科住院医当着我的面开门让我七姨进去帮忙。我七姨随身带着我的挎包,里面有一大串钥匙。刚走到门口,整个挎包带着我七姨就直接飞向核磁机。我的所有工资卡什么的全部报废。这种事情需要靠的是流程不是科普来管控。”
但更多网友都在为医院和医生鸣不平,这一次,有关医患事件的微博评论终于不再呈现所谓的“一边倒”现象了。“即使不是三百万,那也应该让这些不听话不听劝的家属赔偿,还有没有点规矩了,说了不让带非得带进去。”有网友如是说。“家属明知核磁共振检查的注意事项,还要让医生一个一个来监督和劝阻吗?大大的警示牌写着还不够,非觉得一台轮椅不会造成什么天大的后果,一意孤行。现在真出现了事故,估计到时候还得医院自己掏钱维修,是时候让家属自己赔偿了!”
可以说,随着现代医学技术与民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这些动辄百万千万的医疗仪器也不再是部分人享有的“医疗特权”。但医疗常识的匮乏,让诸如此类的事件困扰着医护人员,也影响着医疗效率。
就以核磁共振仪为例,磁共振其本身就像一块巨大磁铁,因此会吸附任何有铁磁性的物体,小到回形针、钥匙,大到担架、轮椅,都是检查室内百分百的禁物。研究人员表示,常用的核磁共振,是地球上50度维度地区磁场强度7500-15000倍。磁场强度之大,可以让一把椅子瞬间“粉身碎骨”。
美国曾对100台核磁共振仪进行安全性调查,其中20%都发生过抛射伤害。而正因为核磁共振的仪器拥有这样的“力量”,医护人员都会在检查过渡区接受标准化询问、筛查,避免患者在检查中遭受不必要伤害。
在医患双方都尽力确保医疗安全的情况下,医院、医生作为专业机构与人员,势必应该承担起更多责任,然而如果缺少患者的配合,不仅可能延误治疗,甚至将酿成悲剧。
到时候又该是谁为这本可以避免的医疗事故负责任呢?是“一意孤行”的家属、还是作为专业机构与人员的医院与医生?小小的疏忽,看似无害的心急最终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为了让这样的事件不要在未来再次登上媒体的头条,还是请医护人员以及家属,都要遵守规章制度,不存侥幸心理,才能确保安全。
这一次,这位患者可谓是幸运的,并未受到人身伤害,院方也没有要求家属做出任何赔偿,且仪器或即将恢复使用;而这场轮椅与核磁共振仪的“亲密接触”却极富警醒意义,希望能撞醒更多对医疗安全无视的人,莫要让自己的一时疏忽酿成无可挽回的结果。
【延伸阅读】
为什么轮椅会撞上核磁共振仪
因为不了解核磁共振仪器的工作原理,历史上还真发生过不少事故。
有网友在看到前日的照片后开玩笑称其为万磁王“现身”。万磁王是热映电影中的反派角色,他可以控制任何形式的磁场,移动物体。
图片来源网络
那么,轮椅究竟为什么会撞上核磁共振仪呢?要深究里面的科学原理,就要从磁共振开始说起。
核磁共振(MRI),又叫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其原理是将人体置于特殊的磁场中,用无线电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氢原子核,引起氢原子核共振,并吸收能量。在停止射频脉冲后,氢原子核按特定频率发出射电信号,并将吸收的能量释放出来,被体外的接受器收录,经电子计算机处理获得图像,叫做核磁共振成像。
因此,磁共振仪(MRI)是一个强大的磁体。通俗地说,是一块巨大的磁铁,能吸引一切铁磁体。当有铁磁性的物体,如钢笔、轮椅、氧气罐等被带入在高速运转的MRI高磁场中,便可能出现“导弹效应”或抛射伤害。各种铁磁性物体以直线路程高速飞奔向磁共振机器,砸中、切割直线上的一切物体,包括机器上的病人,最后砸上机器。如果病人躺在机器上,即使再小的铁磁体,如回形针、大头针,不幸砸中眼球、大血管,也是严重伤害。
2005年,美国急救医学研究所(ECRI)医学物理专家Jason Launder,利用FAD的制造商与用户设备数据库(MAUDE)进行了一项长达10年的独立研究,分析了389例MRI相关伤害事件,10%为抛射伤害,其中1例死亡。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曹立媛)
如需获取更多,请下载上海观察客户端或点击“阅读原文”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上海观察网站浏览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