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自贡“张爷庙”的这些“秘密”吗?

张飞是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在传统文化中留下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张飞死后被追封为“桓侯”,全国各地均建有与他相关的庙宇、祠堂、宫殿等,但大多损毁严重。而隐藏在自贡老城区的自贡桓侯宫(又称“张爷庙”或“张飞庙”)不仅结构完整、装饰精美且保存完好,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日,由自贡国画院院长曹念和女儿曹筝琪娜耗时3年时间研究、写作的《自贡桓侯宫》一书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该书从全国桓侯宫比较研究,自贡桓侯宫的文化价值、建筑特征、艺术特点等四个方面着手,以图文的形式解密了这一古建筑背后的盐都文化密码。
解密:桓侯宫与自贡盐业相关
自贡桓侯宫位于自流井区正街中华路口,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年~1796年),占地1300余平方米。该建筑充分利用地势落差,在前后高差14.16米中,形成一种建筑视觉上的仰视感。山门精致的庑殿顶、三重檐、牌楼式砖石结构建筑,两侧如大鸟展翅的弧形风火山墙,赋予其灵秀。
“我参观过全国不少的张飞庙(祠),自贡桓侯宫在张飞文化建筑系列中,是比较典型的,建筑形式雄奇清俊、殿宇高古,装饰风格雕粱刻脊、典雅崇俗,除鼓楼顶层烧毁外,均保存完整,完全可以和西秦会馆媲美。”在曹念眼里,这座饱经沧桑的古建筑拥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
从本世纪初,自贡国画院在此办公开始,作为院长的曹念就对该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有关它的资料却寥寥无几。从2017年开始,在自流井区委、区政府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对地方文史颇为关注的曹念和女儿曹筝琪娜就开始着手研究这座古建筑,并将其列入自流井区文物古迹研究和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资助项目。
耗时三年,曹念父女终于解密了这座古建筑与自贡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桓侯宫东厢房走廊上,我们意外发现了一块木碑,上面清晰可见的文字成为了研究桓侯宫的重要资料,也因此揭开了桓侯宫的神秘面纱。”曹念告诉记者,根据《重建桓侯宫碑》记载,桓侯宫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清咸丰末年被焚毁、清同治四年复建,清光绪元年竣工,它的兴建与自贡盐业历史是分不开的。
清朝年间,自贡盐业发达,使用牛作为盐场汲卤和盐业运输的动力,每年需要宰杀的老弱病牛多达数千头,从而出现了一批屠帮商人和大量工人。张飞当年就曾当过屠夫,被誉为“屠夫祖师爷”。为了纪念他,自贡屠宰工人募资兴建了这所行业会馆,因张飞死后被追谥为“桓侯”,遂取名“桓侯宫”,自贡人习惯称之为“张爷庙”。
由于屠宰工人为下层小贩,并无太多闲钱,会馆刚刚动工,便因资金不足停工。后来屠宰同行商酌“每宰一只猪,按行规抽钱两百文”,用这样的方式筹集资金,会馆才继续建成。在当时薄弱的经济基础上,这样的集资非常不容易,因此,该建筑一直以民间性、平民性的本色存在,集祠庙、戏曲表演场所、会馆建筑为一体。
“由此可见,自贡桓侯宫是一座与自贡盐文化有着特殊渊源的建筑,它与我国其他地区的桓侯宫在建筑立意上完全不同,其碑序就是明证。”曹念解释,目前,全国保存最好的张飞建筑有涿州、阆中、云阳和自贡4处,其中,涿州、阆中、云阳都与张飞本人有直接关系,分别为他的出生地、当郡守的地方和被杀害的地方,但只有自贡这处建筑是行帮会馆。
研究:三年遍访40多个地方
曹念说,《自贡桓侯宫》不仅研究的是这座建筑本身的建筑艺术,也是研究自贡盐业帮会与自贡地方建筑艺术发展兴盛行会馆的课题。这是一种初探性的研究,提出的是一个比较初步的研究成果,供以后的学者进一步研究参考。
为了确保该书内容的严谨性,曹念父女通过查证大量资料,遍访了近40多个地方的文史、建筑、文物专家,并征求他们的意见,几易其稿,最终出版。
《重建桓侯宫碑序》是一把揭秘桓侯宫的钥匙,明确记载了它缘起于自贡特殊的盐业生产,是因自贡特殊的区域文化需要而兴建的。
其实,为了考证这块木碑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曹念父女花费了两年时间。“起初,我们都以为碑文中落款的‘严陵’是作者官衡的官名,在多方考究后才得知是地名,也就是现在的内江市威远县严陵镇。”曹念说,他遍查了《威远县志》及相关资料都没有获知作者的详细信息,后又通过另一位知情者多渠道查阅到了一本木刻本《官氏族谱》,上面详细记载了他的家族情况。
由于年代久远,木碑上面少许文字已经斑驳、模糊,导致无法辨认。曹念父女同自贡碑帖专家陈述琪等相关人员多次实地考察了该木碑,并经笔录、拍照,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才把该碑序全文完整整理出来,并通过深入研究,使这座古建筑背后的故事浮出水面。
在走访川渝40多个地方文化遗址时,曹念父女还有一个重大发现,就是在盐运古道上,大量的古镇建筑中都受到了自贡井盐文化的影响,如在宜宾李庄古镇、合江福宝古镇、綦江东溪古镇以及赤水河流域、川滇黔古盐道上的一些盐运码头建筑上,都或多或少有自贡桓侯宫建筑风格的影子,可见,自贡井盐文化在这些地方传播的影响力。
在桓侯宫的正大门,“灵分阆郡”四个醒目大字浑厚端庄、结构严谨。不过,这到底是“分”字还是“兮”字却引起了不少争议。曹念父女在研究过程中不仅查证为“分”字,还解释了这四个字蕴藏的涵义。“灵分阆郡”这四个字点名了它的兴建与阆中汉桓侯祠的“分灵”有直接原因,自贡的屠宰帮会把自贡桓侯宫与阆中汉桓侯祠联为祖庙与分庙的关系。目前,还没有文献证明两庙之间的直接关系,因此,这四个字也有可能只是在兴建时,为自证身份而采取的某种带宗教性的崇拜文化现象。
最让曹念父女欣喜的是,在桓侯宫的主殿天花板后面还发现了驼峰,共四组、六面图案均不相同,有卷草纹,也有“龙凤呈祥”图案,且所有驼峰均采用木质的高浮雕装饰。这是古代中国建筑中的一种加固件,一般设置在梁下檩上或枋上,承托上部结构,因形如驼背而得名。通过测量发现,这些驼峰单个长3米、高1.5米,体量巨大。经过对比考证,这是自贡现存古建筑中尺寸最大的驼峰。
反响:填补了中国研究空白
《自贡桓侯宫》一书装帧精美,里面除了大量的文字解密背后的故事外,还运用了大量的200多张桓侯宫照片图片,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该书的问世也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自贡盐史专家杨源说,这是一本融艺术性与知识性为一体的著作,以具体的一小点入手,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深入浅出地讲述了自贡桓侯宫的独特性,更从艺术层面诠释了这座建筑在选材用材、雕塑手法和技艺方面所表现出的艺术特色,让读者在欣赏古建筑、雕塑艺术的同时,也了解到了自贡盐业历史,同时,也表达出了作者的最美乡愁。
美术史学家、四川省社科院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唐林对这本书也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以前,关于桓侯宫的文字较多,但大多都出现在一些书籍、论文的某章某节中,该书是一部填补中国桓侯宫学术研究空白的专著,对研究四川古代美术也颇有价值。
唐林还在川渝灵筑(代序)中写道,书中涉及大量的专业性问题,包括木雕、石雕、灰雕等工艺技法和艺术风格等,由于没有前人经验可循,也没有前人的史料可借,曹念父女能利用业余时间潜心研究,并耗时三年有余完成此书,这是非常困难的,也从中感受到了他们对家乡的关爱情怀。
更多新闻注意!本周末,自贡这10条公交线路临时调整
一自贡人在济南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为境外输入
四川多个市(州)公布暑假放假时间安排,自贡要等到——
来源:自贡网
记者:卜一珊
编辑:冉华阳
关注!

赞 (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