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本制度
会计制度有会计法律、会计行政法规、会计部门规章和地方性会计法规。会计制度是对商业交易和财务往来在账簿中进行分类、登录、归总,并进行分析、核实和上报结果的制度,是进行会计工作所应遵循的规则、方法、程序的总称。
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是指国务院财政部门(即财政部)根据会计法制定的关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以及会计工作管理的制度。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由国务院所属财政部制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国务院业务主管部门,在与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不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会计制度或者补充规定。
会计法律:
颁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经过一定立法程序制定的有关会计工作的法律。
地位:法律效力最高,是制定其他会计法律的依据。
包含:《会计法》和《注册会计师法》。
会计行政法规:
颁布:由国务院制定并发布,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拟定并经国务院批准发布。
地位:调整经济生活中某些方面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
包含:《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和《总会计师条例》。
会计部门规章:
颁布:主管会计工作的行政部门即财政部以及其他相关部委。
地位:调整会计工作中某些方面内容的会计准则制度和规范性文件。
包含:《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以及《政府会计准则》。
地方性会计法规:
颁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常务委员会。
地位:本地区规范性文件。
包含:《河北省会计条例》。
延伸阅读
什么是会计制度
我国的会计制度一共有三个,《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
2007年开始实行新准则,针对的是上市公司和央企,其余的企业仍然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仍然实行《小企业会计制度》,也就是实际上有四套制度在走,一个是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目前针对的是上市公司和央企;而剩余的企业用原来的《企业会计制度》;银行就是用《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而小企业就使用《小企业会计制度》,这几部制度并行不触。不知道这样回答对不对~
会计制度五大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1、信息职能 信息职能是会计固有的功能。会计从其产生之日起,就是借助于特定会计方法,收集加工、记录和报告信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会计从一项应用技术发展为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其所固有的信息职能为世人所公认。尤其是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世纪之交,会计模式的信息职能也必然因此而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2、行为规范职能 在会计仅仅用于记录剩余产品数量时,或是仅仅作为累计家庭收支的工具时,还没有具备行为规范职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进步,需要通过会计核算与记录的业务数量越来越大,参与会计工作的人员越来越多,会计逐渐成为一种专门职业。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监督会计人员忠诚与否和考核其工作效率高低的需求,会计模式对会计行为的规范职能应运而生。
3、资源配置职能 会计模式的资源配制职能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由人们逐渐认识并逐步强化的。会计产生于对剩余产品的计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生活中开始出现合伙与委托代理等形式的两权分离,并发展成为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形式,会计开始走出家庭和庄园,逐步演进成为一种社会公共产品。会计的资源配置职能因此更为人们所重视。
4、利益保护职能 利益保护职能是资源配置职能的延伸。在发挥会计模式的资源配置职能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定的经济后果。所谓经济后果,是指会计报告将影响企业、政府、工会、投资人和债权人的决策行为,受影响的决策行为反过来又会损害其他相关方面的利益。也就是说,无论是通过会计制度制约会计人员,还是依据会计准则规范会计信息,都是借助对会计行为的规范,实现对某些利益主体的保护。
5、行业管理职能 各国会计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职业及其组织通过法规、制度等对会计行业进行规范。不同国家的社会制度和经济体制不同,会计职业在该国家的工作范围和法律责任有所差别,制定规章条例的机构也会因国而异。